从艺术本体论意义上来讲,中国画源自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笔由情感驱使,情感经由笔墨施为而生发出图式,从而境象生成,如古人论及山水画:“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沈周:《书画汇考》)这里所谓的“兴”,当然不是指客体自然对象,而是指创作者主观的心绪情感。
当代山水画家王焕波长期致力于山水画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全方位研究,既深入进行理论思考,又力行实践探索。熟谙上述论点的他,又静心领会“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的审美意旨所在,从而情系山川,四时揽胜,注重较高层次审美体验,当有采风心得而欣然愉悦之际,拿出笔墨将自我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感悟等因素,付诸多样性的水墨意境,由此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服从于自己情感世界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声情并集、境象趋新的水墨山水风格图式,在各地展出时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秋韵》
千余年来,山水画名家辈出,辉耀着中国文化历史的天空。然而,一时代当有一时代之山水。对此,王焕波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主张。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停地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山水画要有“当下”的审美属性和特色,要区别于古人画的东西,这就有必要沿着中国画固有的优良传统而来,适当地借鉴西方,给我们中国画增加新的因素,就像我们的身体,“汲取外在营养,长成自己的肉。”带着这一独到的艺术理念,王焕波稳健地行进在自己的山水之路上,将钻研传统、优质写生和汲取西方结合起来,在这三方面都卯足功夫,从而寻觅到一个较好的契合点,实现三者互动互为,圆融一体,趋于创造具有时代品格的审美佳境。
《太行明珠》
如此以来,王焕波尽可能地历溯中国山水画传统,晋唐人笔墨、两宋人丘壑、元代人气韵以及明清近现代人之创意、法度,都成为他审慎研究的范畴。其中,他着重探讨了范宽、龚贤、石涛艺术文本的表意抒情性和笔墨法度。此外,他审视而汲取西方美术中的素描写实元素和水粉透明叠加、水色交融的审美特质。对于写生,王焕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以恭谨态度为之,投入真性情,依托其严格而系统的学院式训练,以真挚情怀和细腻精到的笔触对待现实中的山水景象,在写实造型和写意提炼方面显示出相当可观的审美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当今山水画写意大家贾又福先生的一位优秀弟子和贾又福工作室助理,王焕波的审美创作深受贾先生的艺术影响,在恩师的器重和鼓励下,他有志于紧按时代脉搏,破除陈陈相因的传统弊端,力求表现大美新境。以上这些,综合起来,便为他创构有声有色而清新焕然的现代新型水墨艺术文本做足做实了审美铺垫。
《山水清音》
赏析王焕波近年来画就的新作品,可知他注重审美意境的营造,以求情景交融的和谐之态,从而以水墨和淡彩的化合张力,揭橥物我合一的浑穆美,传达出奇崛深邃之崇高美,生动外化层峦叠嶂之杳渺美。从中,看得出他是带着厚实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精神追求而画的,水墨的沉着运力,点线面的随性交织,笔触的顺涩刚柔,皴法之多种组合,造型刻画之坚凝浑重,置陈布势之显豁而入微,以及其线条的转折流动和墨色浓淡、位置经营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韵致、时空观等,共同表明作者的审美旨归是山石形外求精神,从而创造出一种灿然而有深味的山水境界,带有一种“意足不求颜色似”(宋·陈与义诗句)的审美况味。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这就表明,王焕波的画作,仰慕于龚贤、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一脉而来的浓墨积墨传统来和以精妙笔墨表现北方山石肌理所造就的丰碑精神,迥异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空泛之作,他是以坚实的造型能力和个性化较高的语言去描绘自己寄情的北地山川名胜。如他带着一腔浓郁的乡情和对红色精神的独特感会,历经多次采风而创作的昆嵛山系列佳作,可谓以情入画,倾情描绘,情随笔转,以精炼隽永的笔情墨趣,传达出他对家乡一带造化的真情实感和心绪意念,画得声情并茂,恢弘雅逸。看得出,作者对于审美意象的生成,无论整体或局部,不是客观再现高妙的实景,而是在写实构造的基础上,又施以写意提炼之功,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强化转换,从而丰富着其水墨画境的审美因素,朝着着精神向度升华。
《曙光图》
可见,王焕波的水墨山水创作,在一片浑沦苍厚的水墨境地里,渗入沉着、鲜明的力量,在虚实明暗中隐现着斑驳陆离之貌,在大气和精微的兼备共存中,彰显出其水墨境象由内向外弥漫的审美张力,在其新颖的外在构造形式和内在美感的结合中体现着他对中国水墨画创新的可贵努力和可观成果。
《登高望远天地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